新京报讯(记者耿子叶)9月10日,记者在大兴区“两区”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随着“两区”建设的深入推进,大兴区的国际化氛围越发浓厚,截至目前,大兴区累计入库项目3138个,累计入库外资项目457个,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.62亿美元,累计新设外资企业853家,规模实现大幅跃升。
五年来,大兴区外商投资结构优化,加速向服务化、高端化方向升级。外资投向科技、商务服务、现代商业领域占比达到80%,生物医药、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领域利用外资占比不断提高。全区出口企业600余家,集聚了中航油、艾默生等一批品牌企业,带动“大兴制造”加速出海。全区进出口总额累计1372.6亿元,其中出口额973.6亿元,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。
在“两区”建设中,大兴区形成一批国家和市级改革试点示范,累计落地国家和市级“两区”相关改革试点事项12个,以自贸区为核心承载,落地国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、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、离岸贸易创新发展等一批特色领域改革试点。形成一批“首个”“首创”型改革创新成果,获批全国首个外资生物医药企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项目,落地全国首个融资租赁“碳汇支付”场景,完成全国首批通过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政策备案审核,落地全市首例跨区办理“一照多址业务”等。
大兴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日趋完善,挂牌成立全市首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大兴分中心,设立3家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联络站,发布《东南亚国家联盟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名录》,加速“北京-新加坡”“北京-东盟”国家知识产权双向转移转化和协同保护。
大兴区的外商投资服务环境持续完善,发布全市首份《大兴区外商投资服务指南》,开展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互认服务、“一照多址”“跨区通办”“拿地即开工”等改革,开通外资服务“绿色通道”,实现外资企业从登记到落地“零跑动当日达”。随着外资外企的入驻,大兴区对国际人才服务同步优化提升,建成全市首家“中外合一、多证综办”出入境一体化综合服务大厅,实现外籍人才工作许可、居留许可、社会保险、医疗保险等业务“一站式”办理,已为69个国家的外籍人才办结业务737件。
五年来,大兴区围绕新大兴新国门建设,开放活力进一步彰显,在服贸会、进博会、大阪世博会等国内外活动展示推介,举办百余场国际招商活动,推动一批项目签约落地,地区国际化发展氛围日益活跃。
华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